(作者:郭德森 阎海)
汉代的营口地区是当时辽东郡所属的平郭、安市和文县三个县的所在地,也是当时东北唯一的盐铁重镇。由于地处东北边陲,中原的多次战乱很少波及到这里,因此,在两汉400年间,营口地区一直处在相对安定和平的环境之中,先民们辛勤耕耘、辛勤开拓,为我们留下了一大批宝贵的物质文化遗存。就目前考古调查所掌握的情况来看,营口地区已发现的汉代城址5座、汉代墓葬100余处。2006年4月,辽宁省考古研究所、营口市博物馆和盖州市(县)文管所联合在盖州太阳升办事处沙沟子村和光荣村清理发掘了一批汉代砖室墓和贝壳墓,出土了大量的随葬器物。这批文物种类丰富,形制独特,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经过过半年的文物修复和展览筹备,营口市博物馆于2006年年底完成了《汉风遗韵—2006盖州汉墓出土文物特展》的布展工作,实现了“当年发掘,当年整理,当年展出”。此次展出的盖州沙沟村和光荣村汉墓只是营口地区汉代遗存中的一小部分,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营口地区在两汉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为地方史研究提供了详实的实物资料。举办这次展览不仅可以使广大的民众生动直观地感受到营口地区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积淀,同时还是一次与文博考古界同行进行交流和学习的难得契机。笔者作为该展览陈列大纲的执笔人,负责整个展览的内容设计工作,在这里就该展览的设计构思谈一点自己粗浅的体会。
一、突出精品意识
此次展览是我馆新馆开馆以来举办的首次出土文物专题展览,也是一楼展厅改造装修后迎来的第一个大型展览。因此,我们对此次展览格外重视,要把它办成继《古邑风华—馆藏文物精品展》之后的又一个展览亮点。我们在进行展览设计和构思时,本着打造精品的理念,虽然是临时性的专题展,但完全按照基本陈列的标准来设计和完成。无论是宏观的总体设计还是具体的细微末节都精益求精。在总体风格上,我们定位为:雄浑、大气、古朴、凝重,以这一风格贯穿整个展览的始末;在展览结构上,我们按照基本陈列的形式进行组织,利用“前言”和“地图”两组大的版面在门前行成一个小的序厅,在其中明示汉代营口建置和文化遗址分布,浓缩提炼展览主题。展览内容按考古发掘的次序分为“沙沟村砖室墓”和“光荣村汉墓群”两大陈列单元,各设有醒目的单元序言版面。每个单元内又分为若干陈列组,展品的排列错落有致、疏密适中,既考虑到出土时的组合原貌,又考虑到参观的视觉效果。每一个陈列组都有重点器物摆放在单独的展台,并配以放大照片和文字说明;在展览手段上,充分运用多种展览元素,以实物展品为基础,配以照片、图片、图表、地图、沙盘模型等辅助展品,使展览内容更加充实而且生动,尤其是“沙沟村砖室墓”沙盘模型更是成为整个展览的点睛之笔;在陈列方法上,综合运用了系统分类法、集中陈列法、中心陈列法等多种陈列方法;在文字撰写方面,作到字斟句酌,使展览语言达到简洁凝练并且富于文学色彩。展览的主标题“汉风遗韵”就是经过多次研究后所确定的。“前言”和“结束语”是展览的两只眼睛,也是展览的灵魂所在,因此我们对这部分文字的撰写更是精益求精,数易其稿,用气势磅礴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汉代的历史地位以及营口地区汉文化的特点,为整个展览定下基调。
二、注重学术含量
作为出土文物专题展,与普通的艺术品展览或画展的最大区别在于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特别是此次展览,我们既考虑到普通观众对展览的接受能力,也考虑到业内人士和专家学者对展览的评价。因此,我们在注重艺术欣赏性和语言通俗性的同时,也增加了一些具有较强专业性的内容,使展览更具有学术含量。我们在文字介绍中适当地使用了一些专业术语,在重点器物图版中增加了“彩绘纹饰展开图”、“贝壳墓平面、立面图”等考古专业绘图,使观众能够对纹饰整体图案及墓葬结构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在展厅门前分别设立了《西汉辽东郡十八县行政建置图》和《营口地区汉代遗址、墓葬分布图》,使观众在参观文物之前首先对营口地区在汉代的行政建置情况及其文化遗存的分布有所了解,细心的观众或专业人士还可以通过这些遗迹的分布特点与汉代县级建置的地理方位相互比照,寻求出带有规律性的内在联系。在展览中间,我们还设计了一个《汉代丧礼简介》的图版,介绍与汉代丧葬相关的礼仪习俗方面的知识,使其更具知识性。在展览的结尾部分,我们通过查阅大量考古资料,归纳出“全国部分地区汉代墓葬特点比较表”,将两汉时期各地具有地域特色的墓葬形制、结构特点及典型随葬品,以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并配以相应的照片,观众可以从中了解到营口地区汉墓与其他各地汉墓的异同,还能从中感受到当时在汉文化的巨大影响下各地葬俗由异趋同的历史步伐。既能加深对展览内容的理解,又普及了历史与考古的知识。
三、营造历史氛围
作为汉墓出土文物展览,我们不仅仅是为了让观众欣赏那一件件单摆浮搁的陈列品,而是用一定的观点把展品统帅起来,揭示其本质和内在的联系,通过各种展览元素共同营造出一种历史的氛围,使观众能够切身感受到汉文化的韵味,产生一种走进汉代、零距离接触历史的感觉。这种设计意图更多的是要靠形式设计来完成,展览的形式设计成功地实现了我们的这一设计意图。无论从展览版面的背景设计还是辅助装饰品的选配,都处处洋溢着浓郁的汉代气息。从整体而言,实物展品是主体,但从局部而言,在一定条件下,辅助展品则起到主导作用。走进《汉风遗韵》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巨大的展标版面,用汉代典型的隶书字体打出展览的主标题----“汉风遗韵”,背景配以汉代简牍和龙纹瓦当的图案,开宗明义地点明了展览的主题思想。各陈列单元的序言版采用仿汉代帛画的造型,以汉代画像砖图案为背景,并在版面顶端精心设计制作了一个汉代的建筑构件---汉式斗拱作为装饰,与版面的文字内容相映成辉、浑然一体。除了这些重要部位以外,对一些展览的细节部位也做到精雕细琢,突出汉代文化特征。比如在“沙沟村砖室墓沙盘”的展柜上,分别装饰了两汉时期流行的“四神图”: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并按其所代表的方位装饰在展柜的四面。此外,紫檀色的木质展柜、淡灰色的麻质台布等等也都为这种整体的历史氛围起到了烘托、渲染的作用。
以上是我们对《汉风遗韵》展览设计方面的几点体会,至于展览的效果如何,最终还是要由广大观众来评判。这次展览的筹备和举办,是我们在提升展示服务水平中的一次尝试,我们力争在临时展览的陈列中克服简单化和随意性,增强精品意识,在实践中提高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以适应广大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由于我们的水平和条件所限,在展览中还难免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诚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原文发表于《博物馆研究》2007年第2期)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