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目录共收入论文161篇(包括石器时代、青铜时代、两汉至隋唐、辽金至明清、近代、综合、博硕论文等七部分);专著文集40部(包括著作、文集、图册等三部分)、方志史籍11部;日伪文献18部。所收入资料以发表(出版)时间排序,截止至2014年底。内容自旧石器时代至近代。根据体例所限,各级报纸及非学术类刊物所登载的文章未收进本目录。本目录可作为文博工作者、历史考古研究者、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学生学习、研究营口历史考古的文献参考之用。
一、论文:
1、石器时代
崔德文:《对营口金牛山A点1987年新发现的探讨》,《辽宁省考古博物馆学会成立大会会刊》(1981年)。
吕遵谔:《金牛山猿人的发现和意义》,《北京大学学报》1985年2期。
黄蕴平:《金牛山猿人化石发现侧记》,《化石》1985年2期。
傅仁义:《金牛山遗址的新发现》,《辽宁大学学报》1985年2期。
吕遵谔:《辽宁省营口金牛山猿人化石》,《中国考古学年鉴》,文物出版社1985年。
崔德文、李有升:《金牛山遗址今昔》,《化石》1987年1期。
傅仁义、顾玉才:《金牛山遗址考古新收获及其研究进展》,《辽海文物学刊》1988年1期。
吕遵谔:《金牛山人的时代以及演化的地位》,《辽海文物学刊》,1989年1期。
吕遵谔:《金牛山人化石的发现和意义》,《中国原始文化论集》,文物出版社,1989年。
周军:《试论金牛山人生活的时代及其分类》,《考古与文物》1990年3期。
孙璇、崔德文:《金牛山遗址前五次发掘与综合研究》,《岭南考古研究》第6期
崔德文、李雅君:《营口境内古人类探源》,《东北亚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1992年8月。
傅仁义:《金牛山人遗址的新发现》,《中国文物报》1993年10月24日。
张森水等:《金牛山(1973年发掘)旧石器遗址综合研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人类研究所辑刊》1993年2月。
郑公望、康永洙:《金牛山遗址下部地层的热释光断代》,《人类学学报》,1994年3期。
崔德文、李有升:《辽宁营口藏山洞穴地点试掘报告》,《人类学报》1994年3期。
2、青铜时代
许玉林、许明纲:《辽东半岛石棚概述》,《辽宁大学学报》1981年1期。
曲传林:《辽东半岛石棚性质初探》,《辽宁师范学院学报》1982年1期。
孙福海、靳维勤:《石棚考略》,《考古》1995年7期。
许玉林:《辽东半岛石棚之研究》,《北方文物》1985年3期。
许玉林、李永方:《辽东半岛石棚群中发现人骨和随葬品---从而证明石棚是一种古代墓葬》,《中国文物报》1988年10月28日。
许玉林:《辽东半岛商周时期青铜文化概述》,《辽海文物学刊》1989年2期。
许明刚:《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原始文化的关系》,《东北地方史研究》1989年1期。
刘俊勇:《史前时期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文化交流初探》,《东夷古国史研究》2辑,三秦出版社,1990年。
张志立:《辽东石棚与东夷的关系》,《北方民族》1992年4期。
许玉林:《辽宁盖县伙家窝堡石棚发掘简报》,《考古》1993年9期。
许玉林:《辽东半岛石棚与大石盖墓概要》,《大连文物》1993年1期。
王洪峰:《石棚墓葬研究》,《青果集》吉林大学出版社,1993年。
王绵厚:《关于汉代以前东北“貊”族考古学文化的考察》,《文物春秋》1994年1期。
武家昌:《辽东半岛石棚初探》,《北方文物》1994年4期。
崔德文、李雅君:《辽东半岛石棚文化研究》,《中国考古集成•东北卷•青铜时代》(7),北京出版社,1997年。
王嗣洲:《论中国东北地区的大石盖墓》,《考古》1998年2期。
(韩)河文植著,李勇军译:《中国东北地区与朝鲜半岛支石墓的比较研究》,《北方文物》1999年3期。
王禹浪、崔广彬:《辽东半岛的贝丘、积石冢与大石棚文化》,《大连大学学报》2005年1期。
阎海:《辽宁盖州出土“銎内啄”初探》,刊于《博物馆研究》2008年第2 期。
崔艳茹:《营口盖州牌坊村石棚群考略》,《高句丽与东北民族研究》,吉大出版社,2009年。
于阜民:《青丘初探》,《营口档案》2011年1期,
阎海、王金令、黄小钟:《试论辽南石棚与高句丽积石墓的演变关系》,《高句丽与东北民族研究》2012年(年刊)。
3、两汉至隋唐
辽宁省博物馆文物队:《辽宁盖县九垄地发现东汉纪年砖墓》,《文物》1977年第9期。
王健群:《高句丽千里长城》,《博物馆研究》1987年3期。
陈大为:《辽宁境内高句丽遗迹》,《辽海文物学刊》1989年1期。
刘俊勇:《辽宁汉墓述论》,《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6期。
许玉林:《辽宁盖县东汉墓》,《文物》1993年第4期。
辛占山:《辽宁境内高句丽城址的考察》,《辽海文物学刊》1994年2期。
梁振晶:《高句丽千里长城考》,《辽海文物学报刊》1994年2期。
于阜民、李有升:《古平郭今在何处》,《营口社科研究》1994年5期。
营口市博物馆:《关于安市城址的考察与研究》,《北方文物》2000年第2期。
阎海、李玉颖、林克宇:《高句丽“建安道”初探》,《博物馆研究》2001年2期。
李歆:《高句丽冬寿夫妇像》,《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3期。
冯永谦、崔艳茹:《高句丽千里长城西南至海段调查报告》,《辽宁长城》,2002年4期。
崔艳茹、崔德文:《辽宁营口熊岳镇胜利村汉墓清理简报》,《北方文物》2002年1期。
阎海:《“文亭”建置辨析》,《博物馆研究》2004年2期。
沙迹:《汉代盖州建制考》,《中国博物馆学会2008年论文集》。
崔艳茹、孙璇:《营口地区汉代的城址与墓葬》,《辽东史地》2008年1期。
阎海:《熊岳及其周边地区的汉代文化遗存简述》,《旅顺博物馆学苑》,2009年(年刊)。
崔艳茹:《营口地区山城调查与探讨》,《东北史地》2009年3期。
李有升:《古平郭考》,《营口社科研究》2010年12期。
魏耕耘等:《盖州沙沟子汉墓发掘简报》,《辽宁省考古文集》第二辑,2010年出版。
崔艳茹等:《盖州农民村汉墓群发掘简报》,《辽宁考古文集》第二辑,2010年出版。
王辉:《营口汉墓的分布、结构及葬俗特点》,《辽宁考古文集》第二辑,2010年出版。
阎海:《营口地区汉代文字砖所反映出的汉代丧葬礼俗》,《辽宁考古文集》第二辑,2010年出版。
阎海:《平郭与建安》,《博物馆研究》2010年4期。
阎海、崔艳茹:《辽南地区高句丽山城概述》,《高句丽与东北民族研究》2011年(年刊)。
阎海:《最早载入史册的营口历史人物——冬寿》,《营口档案》2011年1期。
阎海:《关于汉代文县地望的再探讨》,《旅顺博物馆学苑》2012年(年刊)。
阎海:《关于大石桥海龙川山城的性质与意义》,《营口社科研究》2012年7期
王金令:《大金寺出土的金代窖藏货币浅析》,《营口社科研究》2012年7期。
阎海:《关于汉代盐铁官的隶属于级别》,《营口档案》2012年4期。
阎海:《略论营口地区汉代盐铁的几个问题》,《旅顺博物馆学苑》2013年(年刊)。
4、辽金至明清
崔德文:《盖县路西金墓清理简报》,《辽宁文物》1980年1期。
于阜民:《辰州的由来及其演变》,《营口市志通讯》1989年第2期。
杨庆昌:《盖县卞世祥墓志》,《营口市志通讯》1989年3期。
崔德文:《辽代铁州故址新探》,《北方文物》1992年2期。
董万军:《曷苏馆路治所考》,《北方文物》1992年1期。
韩行方、王宇:《明朝末期登莱饷辽海运述略》,《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4期。
张新清:《明初辽河航运研究》,《辽宁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4期。
孙福海、王金令等《明代营口盐业》,《辽宁师专学报》1999年3期。
阎海:《辽代宁州考辨》,《营口社科研究》2000年2期。
阎海:《明代盖州卫研究》(上下),《营口社科研究》2000年5、6期。
阎海、李玉颖:《巴尔虎蒙古与没沟营的由来》,《营口社科研究》2001年6期。
杨信明、沙迹、崔德文:《营口市大水塘村古遗址初探》《营口社科研究》2006年1期。
王春艳:《营口开埠前清代辽东地区商业的发展和商人的经商活动》,《东北史地》,2006年1期。
魏耕耘、孙璇、崔艳茹:《营口地区猛安谋克居址初探》,《辽金史论集》第10辑,2007年。
阎海:《明怀远将军卞世祥墓志考》,《辽宁省博物馆馆刊》(第三辑),2008年。
阎海:《辽宁省营口地区清代八旗驻防初探》,《博物馆研究》2009年第1期。
李锦萍、王金令:《金代曷苏馆路治所的考辨》,《北方文物》2009年1期。
阎海:《从军功世家到书香门第——浅析明清之际盖州卞氏家族的演变》,《辽宁省博物馆馆刊》(第四辑),2010年。
阎海:《治河能臣于成龙》,《营口档案》2010年6期。
阎海:《人才辈出的盖州卞氏家族》,《营口档案》2011年2期。
阎海:《宰相白潢》,《营口档案》2011年4期。
阎海:《关于清代熊岳八旗驻防的机构与兵额问题》,《营口社科研究》2011年3期。
张光宇、杨新亮:《明代辽东营口地区海盐业的发展之概观》,《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2期。
阎海:《明怀远将军卞世祥墓志考补正》,《博物馆研究》2012年第1期。
王金令:《金代文学大师王庭筠》(上、下),《营口档案》2012年第5期、第6期。
5、近代
马寅初:《营口由银码头渐变为空码头之原因及其经过》,《马寅初演讲集》第四集,1925年8月第一版。
刘晓光:《牛庄和营口》,《辽宁师院学报》 1980年2期
孔经纬:《外国侵略者侵占营口港的情况》,《学习与探索》1980年第2期。
吴文衔:《营口开港和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侵入东北》,《学习与探索》1984年第2期。
魏福祥:《营口炉银的兴衰》,《社会科学辑刊》1984年第1期。
王革生:《为营口港沿革“正名”》,《东北地方史研究》1986年第3期。
曹侠、海放:《营口开埠及其历史地位》,《东北地方史研究》1987年第4期。
张季方:《帝国主义经济侵略与营口港》,《东北地方史研究》1987年第4期。
董慧玉:《营口东盛和五联号大倒案浅析》,《东北地方史研究》1987年第2期。
董玉瑛:《清代辽河航运码头》,《史学集刊》1987年第1期。
陶炎:《营口开港与辽河航运》,《社会科学战线》,1989年1期。
于阜民:《东北第一个通商口岸在何处》,《营口市志通讯》1989年1期。
刘书牛:《关于王家花园诸事的商讨》,《营口市志通讯》1989年1期。
刘书牛:《英商“三法”一家》,《营口市志通讯》1989年3期。
张宗江、刘纬:《对营口过炉银问题的探讨》,《吉林财贸学院学报》1990年第3期。
张新清、陈术石:《近代辽河航运及影响》,《辽宁大学学报》1993年第3期。
亦然、洪钧:《略谈营口开埠设关及其经济地位的兴衰》,《社会科学辑刊》1993年2期。
佟静:《近代营口的地方性货币——过炉银》,《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5期。
陈景华、魏秀兰:《营口开埠对东北近代经济的影响》,《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第1期。
单素玉:《英国入侵与营口开埠》,《辽宁大学学报》1995年2期。
吕秀莲:《论近代营口的开埠对东北地区的影响》,《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8 年2 期。
侯峻、曲晓璠:《近代辽河航运与沿岸城镇的兴起》,《社会科学战线》1998年第6期。
曲晓璠、周春营:《近代辽河航运业的兴衰与沿岸早期城镇带的兴起》,《东北师大学报》1999年第4期。
王金令、孙福海:《试论中日甲午大平山争夺战》,《辽宁师专学报》1999年4期。
徐健:《清代营口盐业的发展及其近现代规模的形成》,《辽宁高职学报》2000年6期。
孙福海、王金令:《晚清营口民族商业资本与油坊业、银炉业关系研究》(上中下),《辽宁师专学报》2000年5 期、6期、2001年1期。
张博:《清代盛京沿海贸易重心转移述略》,《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6期。
阎海:《清代营口炮台火炮配置考略》,《博物馆研究》2001年4期。
许檀:《清代前期的山海关与东北的沿海港口》,《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4期。
张大伟:《营口开埠与晚清辽河流域城镇的发展》,《北方文物》2004年4期
许檀:《清代前中期东北的沿海贸易与营口的兴起》,《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许檀:《从北洋三口发展的历史脉络看中国近代化历程》,《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白景波:《日本帝国主义对营口疯狂的经济侵略》,《营口社科研究》2005年7期。
黄定天:《清末民初东北地区海关的设立及其业务活动》,《北方文物》2005年第4期。
张博:《营口代牛庄开埠考》,《历史教学》(中学版)2005年9期。
张博:《营口开埠与晚清东北商路——以辽河航运为中心的考察》,《社会科学辑刊》2006年第1期。
薛虹:《历史上的营口炉银》,《兰台世界》2006年2期。
阎海、李玉颖:《日伪经济“统制”与营口近代民族工商业的衰落》,《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研究》,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
于阜民、阎海:《营口开埠与营口海关》,《北方文物》2008年第2期。
阎海、陆艳:《鲜为人知的营口老炮台》,《营口社科研究》2008年第5期。
荆蕙兰、许明:《满铁的“大连中心主义”政策与营口港的衰落》,《历史教学》(高教版)2008年8期。
许明:《近代营口港的开埠及其历史变迁研究》,大连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
马守恒:《营口西大街近代建筑初探》,《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8年4期。
张博:《开埠通商与晚清营口行政建置的变迁》,《城市史研究》第25辑,2009年。
王小侠:《晚清营口港兴衰的环境思考》,《兰台世界》2009年 12期 。
张博:《冲突与融合:开埠通商与晚清营口油坊业近代化的路径选择》,《城市史研究》第26辑,2010年。
阎海:《略论营口炉银》,《北方文物》2010年第1期。
阎海:《近代营口的水陆交通》,《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薛虹:《营口历史上的西海关》,《营口档案》2010年5期。
于珍:《文脉传承 和谐发展——关于营口西大街历史街区保护的思考》,《理论界》2010年第4期。
侯酉娟、万芳:《营口中药材集散之兴衰始末》,《中药材》2010年第5期。
刘永春:《营口老海关建筑拾遗》,《营口档案》2011年1期。
刘品毅:《民国年间营口的春节习俗》,《营口档案》2011年2期。
于珍:《从李鸿章<营口炮台营制折>看营口海防马步练军》,《理论界》2011年7期。
于珍:《营口西炮台的历史记忆与文化承载》,《理论界》2012年4期。
刘永春:《营口早年医院拾遗》,《营口档案》2012年2期。
刘永春:《张学良与营口飞机场》,《营口档案》2012年3期。
王继鹏:《关于1861年营口代替牛庄开埠相关史实的考证》,《营口档案》2012年6期。
王继鹏:《流行于上世纪三十年代营口的民歌》,《营口社科研究》2013年1期。
阎海、于阜民、刘永春:《再论西大庙建于何时》,《营口社科研究》2013年6期。
阎海:《恩合与辽宁近代农业开发》,《北方文物》2013年1期。
王继鹏、阎海:《营口与<中德通商条约>》,《营口社科研究》2013年7期。
杨沫江:《营口开埠对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6、综合
于阜民:《营口形成考辩》,《营口社科研究》1988年2期。
于阜民:《关于历史上营口的一点考证》,《营口社科研究》1991年2期.
于阜民:《营口地区民族演变与发展》,《》
于阜民:《营口地区古代地名考》,《》
于阜民:《营口地区历代战争史略》,《》
于阜民:《历史上的熊岳》,
于阜民:《营口近代市场经济的特点》,
于阜民、李香彩:《关于营口历史的几点考证》,
于阜民:《营口城区的形成与发展》,《营口地名》总第3期。
李锦萍:《名山名塔望儿山的再认识》,《营口社科研究》2010年12期。
王辉:《丰富的大石桥文化遗产》,《营口社科研究》2012年7期。
于阜民、阎海:《熊岳历史文化特征概述》,《营口社科研究》2013年1期。
于阜民:《鲅鱼圈命名的思考》,《营口社科研究》2013年7期。
7、博士、硕士学位论文
王春艳:《营口开埠前的清代辽东商人》,吉林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6年。
于亚莉:《论近代东北大豆贸易》,吉林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7年。
张佳余:《近代东北开埠问题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博士毕业论文,2008年。
许明:《近代营口港的开埠及历史变迁研究》,大连理工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8年。
李焱:《营口地区丧葬音乐文化研究》,沈阳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2年。
陈诗梦:《营口地名的社会语言学考察》,沈阳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3年。
二、著作文集
1、专著
张庆斌:《中共营口地方史简编(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党史出版社,1993年。
崔德文、李雅君:《西炮台》,辽沈书社,1994年。
营口党史办:《黎明鏖战——解放营口之战》,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
营口党史办:《营口人民反日斗争史》,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
李有升:《营口地方史研究》,辽宁民族出版社,1995年。
营口港:《营口港史》,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年。
曹汛、张复合、村松伸:《中国近代建筑总览(营口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年。
崔艳茹等:《营口市文物志》,辽宁民族出版社,1996年。
李洪彦:《营口简史》,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
于阜民:《营口通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营口海关:《营口海关志》(内部资料),2002年。
张秉宽:《营口近代史纲》,辽宁民族出版社,2002年。
于阜民、阎海、段速敏:《营口史话》,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
营口市文化局:《营口文物》(内部资料),2005年。
孙福海:《营口西炮台》(内部资料),2005年。
崔艳茹、孙璇、董万军、崔德文:《营口历史人物》,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
周丛一:《营口纪事》(第一册),辽海出版社,2007年。
阎海:《营口历史与文物论稿》,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年。
阎海、关恒军:《清盛京将军恩合及其家族》,中国书画出版社,2011年。
崔艳茹:《营口青铜文化研究》,中国书画出版社,2011年。
沙迹、李建华、杨庆昌:《营口碑志辑注》,辽宁大学出版社,2012年。
营口史志办:《营口通史》(第一卷),万卷出版公司,2012年。
董文杰:《营口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内部资料),2012年。
郭德森:《远古圣地:金牛山》,吉林文史出版社,2013年。
沙迹、杨庆昌《辽东古邑:盖州城》,吉林文史出版社,2013年。
阎海:《辽南重镇:熊岳城》,吉林文史出版社,2013年。
于珍:《辽口要塞:西炮台》,吉林文史出版社,2013年。
王辉:百年商埠:西大街》,吉林文史出版社,2013年。
曲景太主编:《辽宁地域文化通览·营口卷》,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年。
营口市文化广电局主编:《营口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内部资料),2014年。
2、文集
营口市社科联:《营口历史论文集》(内部资料),1988年。
营口市政协:《营口文史资料》(1-10册,内部资料)。
于阜民:《于阜民文选》(内部资料),2007年。
营口史志办:《走向光明——驻营口国民党暂编五十八师起义纪实》(内部资料),2013年。
营口市历史学会主编:《营川史存——营口历史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文集》(内部资料),2014年。
营口市政协文史委主编:《营口抗战记忆》(内部资料),2014年。
3、图册
营口市博物馆:《营口博物馆馆藏文物图集》(内部资料),2005年。
营口史志办:《营口百年图志》(第一册),辽海出版社,2009年。
营口市博物馆:《近代营口图说》,万卷出版公司,2011年。
三、方志史籍
(金)王寂:《鸭江行部志》。
(明)毕恭:《辽东志》九卷,正统八年(1443年)修,景泰元年(1450年)补刻。
(明)李辅:《全辽志》六卷,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修。
(清)阿桂:《盛京通志》一百三十卷,乾隆十九年(1784年)修。
(清)骆云:《盖平县志》,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
(清)徐世昌:《东三省政略》,1911年。
(民国)徐曦:《东三省纪略》,商务印书馆1915年。
(民国)崔正峰、郭春藻:《盖平县乡土志》,民国九年(1920年)。
(民国)杨晋源:《营口县志》,民国十九年(1930年)。
(民国)王郁云:《盖平县志》,民国十九年(1930年)。
(民国)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奉天通志》,1934年铅印。
四、日伪文献
鸟居龙藏:《辽东半岛的石棚》,《太阳》15期,1896年。
川崎三郎:《日清战史》,博文馆,1897年。
日本参谋本部:《日清战史》,1894年、1907年。
日本参谋本部:《满洲地志》,上海商务印书馆1904年。
田中义:《南满洲》,1915年。
桐冈:《二十年前日本研究东北文献》,《黑白》3卷2期,1924年。
满铁调查科:《南满洲经济调查资料营口部分》,1911年编写。
衣装针吉:《辽东还复的由来及真相》,1915年。
小寺壮吉:《营口事情》,1919年。
营元佐贺卫:《日清战争小史》,谐行社,1926年。
大山柏:《石棚之集成》,《史前学杂志》1卷1、3期,1929年。
山本正、欠原市次:《南满洲的石棚及其方位》,《历史与地理》28卷2期,1931年。
营口商业会议所:《营口事情》,1932年。
欠原市次:《关于南满洲石棚的考察》,《满蒙历史地理》3期,1933年。
河井田政吉:《满洲石棚发现》,《史迹名胜天然纪念物》10卷2期,1935年。
仲小路彰:《日清战争》,战争文化研究所,1939年。
伪满民生部厚生司教化科:《满洲古迹古物名胜天然纪念物汇编》,1940年。
营口商工会:《营口日本人发展史》,1941年编写。
阎海
上一篇:略论营口地区汉代盐铁的几个问题
下一篇:清代营口炮台火炮配置考略